type
status
date
slug
tags
summary
category
password
icon
先接着上一篇文章《我浅尝了一下大模型》,有小伙伴在公众号对话框体验了一把“人工智能”,至于好不好,从问的问题上来看,肯定是不满意的。一个小伙伴说文中链接没有点开,其实微信公众号是禁止链接到微信以外的链接的,那个是github上的一个应用,感兴趣的可以在电脑上尝试一下。
想尝试一下本公众号的“人工智能”机器人,一定要点上面的蓝色字“西海子曰”,然后在屏幕最下方的对话框输入你想问的问题,看看它是不是智能。不过,我确实还没有做多少训练,满不满意,可以“调戏”一下,哈哈。
回归正题:留学——遗憾的艺术
因为在这里提到过一些有关留学的问题,这几天跟一个孩子家长电话沟通了几次,娃大我家娃一岁,是先行者。有一个共识,其实留学这条路上,总会留下很多遗憾,这些遗憾往往是由家长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,毕竟留学在中国孩子成长道路上是一个“非标”的选项,“标准化”的选项是高考,而且家长本身大部分都经历过高考是怎么回事,而留学,便是摸着石头过河了。当回过头来看,总会由很多觉得当时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做,或者有些事情没有做到位。谈不上后悔,但也算遗憾的艺术了。
不过,这种缺憾和试错,恰恰是成长中重要的部分,不试错、不吃亏,怎么能成长呢?
一个申请季刚过,另外一个申请季按点来到,从来都不会缺席,也不会因为你的满意和不满意而停留。对于即将进入新的申请季的娃们来讲,现在就是高考的最后一个阶段,不管之前的尝试是否充足,不管你还想做多少事情,这个申请季就是DDL,留给大家的时间是均等的,而这最后几个月的成果有可能一飞冲天,也有可能仍然是一团浆糊,但时间是公平的。从这个角度上讲,这也是科学,而一切“玄学”都来自于自己预期和结果的差距。
拿offer的痛彻心扉或者喜出望外,我想只有经历的人才会知道。而一个夏校的全拒德还是waitlist,还是杳无音信又忽然让补一份资料,补完了仍然杳无音信,也不知道还会不会再有。这种心理的反复撕扯带来的动作上的摇摆不定,是残酷而无法避免的,也许孩子和家长就是在这一轮轮的折磨中成长、达成共识。
其实,结果无法改变,人生没有如果。只是回想起来,下次会不会更竭尽全力,会更加坚持。接受当下,谋划未来,知易行难。在这个往复当中,自然会有筛选。从这个角度上讲,这也是科学,不是玄学。唯有历经千帆仍然对这个世界充满热爱,才是真正的归属之地。他们只是个孩子啊,回想我们当年在做啥,其实陪伴好、给他们支持,就是最好的选择。
聊着聊着,总是避免不了说起顾问。聊了什么先按下不表,但上次在饭桌上一位大藤娃家长的一句话非常经典:如果你不了解申请,你又能怎么去判断顾问的工作呢?高考是孩子的事,留学是家庭的事。 家长进化论,是必不可少的。不能越界,也不能放手,这个度,就是不断反复地尝试、寻找、把握。好与不好,每个家庭的标准都不一样,对于某些人是玄学,对于某些人可能是魅力。
留学的路注定就是孤独的,无论是家长和孩子,更像是一个独行侠。当在过程中的某一个决策点,总是环顾四周,希望能有一些指点和陪伴;当回头看走过的路,会想告诉别人不要踩坑或者如何才会更好。但在大多数时候,这都是一种奢望,更多是一种环顾四周后的宁静。整个申请无疑是一场没有剧本的舞台剧,充满了不确定,走好每一步,不纠结,不回头,向前看,活在当下。这像极了真正的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