🗒️一定会对你有帮助的两本心理学畅销书

北京西海

阅读电影|2024-6-15|最后更新: 2024-6-16|
type
status
date
slug
tags
summary
category
password
icon

即使你并不需要治愈,也可以了解一下

之前去台湾,总是要去诚品看看的。大概扫一眼榜单,相当一部分是从美国翻译过来的畅销书,非常有时效性,有些甚至是几乎同步。其中总会有一类书上榜,与生活方式、心灵探索相关,我不太清楚怎么把它们精准地归类到哪一个品类,但大都是用某种方式探寻自己的内心。台湾也诞生了很多与灵修组织,《周处除三害》里面展示了一个极端的黑道反面案例,也忽然让这一话题走向了大众。
 
富足了,或发展速度下来,人才有闲暇有机会想想如何与自己相处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,咱只要往前看就能往钱看,但慢下来就应该有慢下来的节奏,大周期如此。
 
当下的环境一言难尽,也难怪,《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》、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这类书,会成为畅销书。听果麦的创始人讲过,《蛤蟆》并不是一本新书,之前只卖过几百本,而这次的畅销,营销当然功不可没,但土壤很重要,也赞一下果麦的选品能力。
 
心理学没有系统研究过,但机缘巧合确实跟心理老师打过交道,幸运的是,首次接触就碰到很职业、敬业、专业的的老师,解决了一些问题。但两本书看下来,的确对心理咨询的事情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,也理解了心理老师之前处理问题问题的方式。本身心理咨询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互动,更多一些知识会对解决问题有更多的帮助。
 
从内容写法上讲,两本书是两个极端。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是把心理咨询的过程完全简化和抽象成动物,几乎完全避免了提及心理咨询过程中的隐私问题。《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》看似事无巨细地“泄露”了接受心理咨询的人以及心理咨询师的想法,乍一看起来就像是把几位接受心理咨询人的案例全盘托出。但同样有趣,在读的过程中都有很多细节,有可能让你不禁对号入座。

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

notion image
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是把心理咨询的过程完全简化和抽象成动物,蛤蟆先生就是那个去接受心理治疗的人,而周边的动物就是他的朋友,知道他去接受治疗,也看得见他的变化,也有很多疑问。
 
这本小书很薄,用几只动物的简化,将接受心理治疗的人以及周边的人的角色做了充分地描绘,如果你想快速了解一下心理咨询或者治疗的过程,这本书足够了。只是蛤蟆先生配合治疗的很好,周边的朋友也很理解,恰好又碰见了一个非常好的咨询师,一切都看起来是那么地顺畅,偶有小插曲,但很快蛤蟆先生便解决了他的问题。我曾经看过一个评论:蛤蟆先生恢复的太快了,我有点没跟上......
 
不管怎么讲,这本小书用最快的方式,普及了心理治疗的全过程。其中也有很多的闪光点,但我印象最深的感受是:只有蛤蟆先生愿意面对自己,愿意接受咨询和治疗,愿意配合,才会有很好的效果。任何强推的解决问题,都是一厢情愿,治疗的过程和效果,蛤蟆先生是有一票否决权的。

《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》

notion image
这本书是另外一个极端。作者洛莉·戈特利布,是一位作家、资深心理治疗师,在《大西洋越看》有备受欢迎的专栏,她的TED演讲是2019年播放率最高的十大演讲之一。整个书的写作过程,看起来像极了是你在她的治疗室放了一个录音机,而你偶尔会偷偷把别人的治疗过程拿出来听一听。恰好,这位心理治疗师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,治疗别人的同时也在接受别人的治疗,而同样,你也偷听了她被治疗的过程。
 
我们印象里的心理咨询师应该是万能的,并且完美无瑕。而书中作者口中的自己,是一个真实的人。她也会迟到,也会对被治疗的对象有好感或者厌恶,也会失恋无法自拔需要接受心理治疗。你可能无法想象,她在治愈别人的时候,同时也在接受治疗。看了这本书,可能会对心理咨询师祛魅一部分,也许,你也会想:她会不会也是个病人?她能治愈我么?我该怎么跟他互动?
 
《也许你应该找个人聊聊》里面有大量的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,偶尔你也许会对号入座,因为有些时刻你也可能有类似的想法,有些桥段会让人会心一笑。作者自己希望找到一位捐精者,她描写着对自己未来孩子的想象,那些细节太逗了,里面有无数这样的点。能把这些奇奇怪怪的想法记录下来,也是一件神奇的事。
 
太多细节不剧透了。
 
最后说点不好的,这本书真的是有点“絮叨”,其实很早就随手买了纸质书,但翻过几次一直没能看得下去,总觉得无法同频,最后是在微信读书上听完的。

微信读书

 
家里纸质书太多了,搬家的时候已经放弃了一批,而且开始控制乱买书的冲动,于是微信读书就是最好的伙伴了,现在已经习惯了AI的语音,听起来也不觉得那么生硬。感觉电子书完全替代纸质书的趋势不可阻挡,虽然到最后估计也会同时存在,但电子书替代纸质书应该只是时间的问题。只是当下电子书的回翻实在是跟纸质书无法媲美,期待某位技术大神能解决这个问题。
 
微信读书对于类似于故事的畅销书,绝对是最佳伙伴和载体。跑步、上班路上、甚至做早餐的时候,只要有个耳机,就随时可以。

写在最后

 
心理咨询也好,心理治疗也好,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探索,如果没有双向奔赴,很难有好的结果。而心理治疗也不是万能的,被治愈的一方,必须有足够的主观动力来与咨询师互动,治疗才有可能。
 
在当下的环境里,也许你并不需要心理疗愈的过程,但知道一些基本的原理,总是好的。尤其是对于家长,想把孩子交给咨询师之前,我想看过这两本书后,你一定会对自己多问几个问题,而不是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咨询师身上。
Loading...